- 1、承租中央企业房屋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可获3至6个月租金减免-
- 2、程青松律师:疫情结束后,承租经营性房屋如何减免租金?
- 3、2022年上海疫情封控期间,房租能否减免?
- 4、2020年国家的免租政策是什么
本文导航,以下是目录:
承租中央企业房屋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可获3至6个月租金减免- (一)

优质回答为切实帮助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渡过难关,推动中央企业抓紧抓实抓好2022年房租减免工作,国资委3月28日对外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租减免工作的通知》。通知表示,各中央企业要对2022年被列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级行政区域(参照国家行政区划标准)内承租中央企业房屋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当年6个月租金(四季度被列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的,要通过当年退租或下年减免等方式足额减免6个月租金),其他地区减免3个月租金。
通知指出,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繁荣市场、促进就业、维护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期,受疫情冲击等不利因素影响,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困难,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各中央企业要从稳定市场主体、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高度出发,积极落实房租减免政策要求,切实减轻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经营负担,关键时刻彰显央企担当。
通知要求各中央企业抓紧研究确定房租减免政策的具体实施细则并抓好落实,尽快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普遍减免3个月租金工作要力争在上半年实际完成主体工作,补充减免3个月租金工作要在列为中高风险地区后2个月内完成。对于转租、分租中央企业房屋的,要持续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减租政策有效传导至实际承租人。对于所属股权多元化子企业,要积极沟通协调,争取中小股东理解支持,在规范履行内部决策程序后对租金予以减免。对于所属子企业因落实减租政策导致资金困难的,上级企业或集团公司应给予资金支持。
各中央企业要切实承担主体责任,制定减租实施方案,严格审批流程,做到高效便利、规范有序,不符合条件的租户不得减免,杜绝随意减免。深入开展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减租政策落实不到位、违规操作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企业和有关负责人进行严肃追责。完善减租问题受理机制,依法合规妥善处理问题诉求。国资委将加大督促指导力度,逐条核查有关方面反映的各项问题线索。中央企业因落实减免房租政策,对当期经营业绩造成影响的,国资委将在考核中予以剔除。
编辑/田野
程青松律师:疫情结束后,承租经营性房屋如何减免租金? (二)
优质回答面对新冠疫情对经营性房屋租金、合同解除及违约责任等产生的影响,程青松律师在《疫情期间经营性房屋租金减免、合同解除及违约责任等问题梳理(最新修订)》中进行了深入探讨。上海高院近期发布的《关于涉新冠肺炎疫情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的系列问答三(2022年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修订,本文基于这一修订内容进行更新发布。
去年疫情爆发以来,各地因疫情导致合同履行障碍,产生大量争议。今年3月上海疫情爆发,企业经营面临困难,国家及上海市出台政策,对承租国有经营性房屋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给予租金减免,非国有经营性房屋则鼓励出租人协商减免租金。本轮疫情结束后,因承租非国有经营性房屋产生的争议料将增多。本文将对此进行梳理分析,供参考。
一、租金减免政策
国家及上海市为承租国有经营性房屋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3个月减租扶持,中高风险地区再提供3个月租金减免,合计最高给予6个月租金减免。对于非国有经营性房屋,鼓励出租人通过协商方式减免租金。若承租非国有房屋的企业因疫情或管控措施导致经营困难,可关注政府扶持政策,增加协商减租的可能性。
二、法律依据与司法政策
1、民法典规定,因不可抗力导致合同无法履行的,一般不承担违约责任。合同成立后遇到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对一方明显不公平时,双方可重新协商合同条款。两年内因疫情管控影响合同履行的案件数量不少,其中一起航空公司未能履行业务合作合同的案例被法院认定为不可抗力事件。
2、最高法院的指导意见,对出租人不因承租人受疫情影响导致资金周转困难或营业收入减少而主张解除合同,及承租国有房屋、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经营性房屋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按国家政策执行租金减免予以确认。对于非国有房屋租赁,若承租人因疫情导致没有营业收入或营业收入减少,法院可变更合同内容,如调整租金。若双方达成租金减免协议,法院会依法确认其效力并执行。
3、上海高院的问答意见要求根据案件情况进行个案处理,包括疫情导致房屋无法正常使用时减免租金,疫情并未影响房屋实际占有使用但影响营业收入时一般不减免,以及疫情对承租人营业收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时,可适当减免租金。新发布的问答意见补充了关于国有经营性房屋减免租金的政策执行及非国有经营性房屋因疫情或疫情防控措施导致承租人没有营业收入或营业收入减少时,引导当事人协商调解的内容。
三、租赁合同解除与租金减免司法案例
上海法院近年来审结一批涉疫情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总结了司法裁判如何处理此类案件。在非国有房屋租赁合同解除、租金减免及违约责任案例中,法院依据民法典、最高法院指导意见及上海高院问答意见作出裁判,体现了对疫情期间租赁双方权益的保护。
四、总结
法律在疫情期间对租赁双方的保护体现了各种价值的权衡。承租人因疫情或疫情防控措施导致经营困难时,可与出租人协商延期支付或减少租金,出租人不得因此主张违约并解除合同。即便承租人不完全支付租金或长期不付,也属违约行为,但若因疫情导致没有营业收入或营业收入减少,承租人可请求法院变更合同内容,如减少租金、延迟支付或延长租期。承租人主张解除合同需因疫情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否则可能构成违约。当事人对合同内容进行变更时,应按照约定处理,违约方需承担相应责任。
2022年上海疫情封控期间,房租能否减免? (三)
优质回答2022年上海疫情封控期间,房租能否减免需视具体情况而定:
承租国有企业房屋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可以减免:根据政策规定,这类承租方在2022年可享受3个月的免租期。若被列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或因防疫要求被封控、停业、征用房屋以及全年经营亏损,则可额外享受3个月的租金减免,总计可减免6个月租金。
承租非国有企业房屋用于生产经营:
可与房东协商减免:若因疫情或疫情防控措施导致收入减少,承租方可与房东协商减免租金。房东应视情况予以减免,司法实践也支持在公平原则下减免部分租金。
租赁房屋用于个人居住:
一般不支持减免:若疫情不影响租户占有使用房屋,则一般不支持减免租金。但如因出租人主动限制或房屋所在地采取疫情防控措施导致租户无法使用房屋,租户提出减免租金请求的,法院会予以支持。
2020年国家的免租政策是什么 (四)
优质回答2020年国家的免租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承租国有房屋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免租:
政策内容:2020年4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对承租国有房屋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免除上半年三个月租金。执行主体:国有企业,尤其是高效、研究院所以及央企等企业事业单位需带头执行。
出租人减免租金的税收优惠:
政策内容:出租人减免租金的,可按规定减免当年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目的:鼓励出租人积极减免租金,减轻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经营压力。
金融支持:
政策内容:引导国有银行对减免租金的出租人视需要给予优惠利率质押贷款等支持。目的:通过金融支持,进一步鼓励出租人减免租金,同时保障出租人的合法权益。
非国有房屋减免租金的政策优惠:
政策内容:非国有房屋减免租金的,可同等享受上述的各项政策优惠。目的:扩大免租政策的覆盖面,惠及更多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地方政策响应:政策内容:全国已有32个省明确要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房租。目的:在中央政府政策的指导下,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共同推动免租政策的落实。
想要成长,必定会经过生活的残酷洗礼,我们能做的只是杯打倒后重新站起来前进。上面关于承租上海国有企业房屋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可以免除年个月租金的信息了解不少了,泰豪律网希望你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