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养权跟监护权有什么区别

抚养权与监护权的区别
在家庭法律领域中,抚养权和监护权是两个至关重要但又常常令人混淆的概念。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权利,本文将详细探讨抚养权和监护权的定义、区别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一、抚养权的定义及特点
抚养权是指父母对其子女的一项人身权利,主要涉及直接抚养孩子、与孩子共同生活,并对孩子的生活、教育等方面进行具体照料和管理。这项权利的行使旨在保障子女的健康成长,包括提供生活照顾、教育引导以及情感陪伴等。抚养权不仅存在于婚生子女与父母之间,非婚生子女同样享有被抚养的权利。当夫妻双方离婚时,抚养权的归属通常会成为争议焦点,需通过协商或法院判决来确定。
抚养权的特点在于其直接性和亲历性。拥有抚养权的一方需要亲自参与孩子的日常生活和教育,确保孩子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并对其成长负责。此外,抚养权具有阶段性,即随着子女的成长,当其达到成年并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抚养权自然而然地消失。
二、监护权的定义及特征
监护权则是一种更为宽泛的法律概念,它是指对未成年人或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保护的权利。监护权的主体不仅限于父母,还包括其他近亲属、有关组织等在符合法定条件时也可成为监护人。这意味着,即使父母因某些原因无法履行监护职责,孩子的权益仍然能够得到法律的保障。
监护权的核心在于保护行为能力欠缺者的合法权益,具有法定性、权利义务复合性、非营利性和身份专属性等特点。法定性意味着监护权的产生和行使必须遵循法律规定;权利义务复合性则表明监护人在享有监护权利的同时,也承担着全面的监护义务;非营利性强调监护人不得借监护谋取财产利益;身份专属性则表明监护关系一旦成立,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擅自变更。
三、抚养权与监护权的区别
1. 概念与范围不同:抚养权侧重于父母对子女的直接抚养和教育,而监护权则是对无民事行为能力
抚养权与监护权的区别是什么 (一)
贡献者回答抚养权与监护权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权利内涵不同:
抚养权:主要指的是父母对子女在生活、教育等方面的照顾和抚养的权利与义务。拥有抚养权的一方通常需要承担子女的日常生活开销、教育费用等。监护权:则是指对未成年子女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权利。监护权不仅仅是照顾子女的日常生活,还包括维护子女的合法权益,防止其受到侵害。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有抚养权必有监护权:如果一个人拥有子女的抚养权,那么他/她也必然拥有对该子女的监护权。因为抚养的过程本身就包含了监护的要素。有监护权不一定有抚养权:虽然监护权包含了保护和照顾子女的含义,但并不意味着拥有监护权的一方就必须承担抚养义务。例如,在某些情况下,父母可能因工作、疾病等原因无法亲自抚养子女,但他们的监护权并未因此丧失。此时,可能会通过协商或法律程序将抚养权转移给其他亲属或机构,而监护权仍然保留在父母手中。
总结:监护权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它包含了抚养权的内容,但抚养权只是监护权在特定方面的具体体现。在法律上,监护权是法定的,而抚养权则可能是通过协商或法律裁判来确定的。
孩子监护权与抚养权有什么区别 (二)
贡献者回答孩子监护权与抚养权的区别:1、监护权重于抚养权,监护权是法定权,抚养权是协商或裁判授权。2、监护权从法理上区分,属于亲属法中的身份权;抚养权问题,一般多作为义务对待,但是它也是一种权利,而且是和人身密切相关的权利,它基于血亲而产生。3、有监护权并不代表有抚养权,有抚养权一定有监护权。 一、孩子监护权与抚养权有什么区别
1.监护权重于抚养权,监护权是法定权,抚养权是协商或裁判授权。
2.监护权从法理上区分,属于亲属法中的身份权;抚养权问题,一般多作为义务对待,但是它也是一种权利,而且是和人身密切相关的权利,它基于血亲而产生。
3.有监护权并不代表有抚养权,有抚养权一定有监护权。
【法律依据】
根据《民法典》第二十七条,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民法典》生效时间为2021年1月1日)。
二、监护权变更的情形有哪些
当事人一方基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可提出变更监护的请求。
(1)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严重疾病或因伤残等丧失行为能力,无力继续监护该子女的;
(2)监护人有侵害子女的合法权益的严重违法行为的;
(3)在符合子女利益的情形下,双方协议变更的;
(4) 7周岁子女愿意随另一方生活,该方有监护能力的;
(5)未行使监护权的一方父母探望子女受阻,影响子女健康成长的;
(6)有其它正当理由的。
离婚时,在符合未成年子女利益的原则下,依父母协商决定监护权由父母一方单独行使或双方共同行使。未为协议或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依未成年子女的利益原则判决。协议由父母双方共同行使监护权的,应以书面协议或判决形式规定双方以何种方式行使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权。父或母一方对子女享有行使监护权的,另一方应承担的抚养义务不能免除。
抚养权与监护权区别是怎样的 (三)
贡献者回答监护权和抚养权是不同的,监护权基于亲权而产生,抚养权基于血亲(包括拟制血亲)而产生,有监护权并不代表有抚养权,一般父母离婚后,并不影响父母对子女的监护权。抚养权与监护权的区别是什么?
网友咨询:
抚养权与监护权区别是怎样的
律师解答:
监护权和抚养权的区别如下:
1、监护权重于抚养权,监护权是法定权,抚养权是协商或裁判授权;
2、监护权从法理上区分,属于亲属法中的身份权;抚养权问题,一般多作为义务对待,但是它也是一种权利,而且是和人身密切相关的权利,它基于血亲而产生;
3、有监护权并不代表有抚养权,有抚养权一定有监护权;
4、直接抚养权可能会受父母离婚的影响,而监护权不受父母之间婚姻关系解除的影响;
5、权利是否能变更存在区别。即监护权不存在变更问题,变更的是抚养权。父母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只有在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时,才由其他人依序担任监护人。
律师补充:
当事人一方基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可提出变更监护的请求。
(1)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严重疾病或因伤残等丧失行为能力,无力继续监护该子女的;
(2)监护人有侵害子女的合法权益的严重违法行为的;
(3)在符合子女利益的情形下,双方协议变更的;
(4) 7周岁子女愿意随另一方生活,该方有监护能力的;
(5)未行使监护权的一方父母探望子女受阻,影响子女健康成长的;
(6)有其它正当理由的。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抚养权与监护权没有区别吗 (四)
贡献者回答抚养权与监护权在概念上存在区别。
法律定位不同:监护权是法律赋予父母对子女的一种身份权利,主要体现在对子女的管理和保护。而抚养权虽然更多被视为一种义务,但实际上也具有一定的权利属性,特别是与人身权利紧密相关。权利属性不同:监护权更侧重于法律上的监护职责,是对子女进行全面管理和保护的权利。而抚养权则侧重于父母在孩子生活方面的照顾和养育。关系不同:拥有监护权并不必然意味着同时拥有抚养权,反之亦然。在实际生活中,父母可能会根据孩子的实际需求和自身情况,通过协商或法律程序来明确各自的抚养权和监护权。
综上所述,尽管抚养权与监护权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关联,但它们在法律定位、权利属性以及实际操作上均存在差异。
抚养权跟监护权有什么区别 (五)
贡献者回答孩子抚养权和监护权的区别如下:
1、监护权重于抚养权,监护权是法定权,抚养权是协商或裁判授权。
2、监护权从法理上区分,属于亲属法中的身份权;抚养权问题,一般多作为义务对待,但是它也是一种权利,而且是和人身密切相关的权利,它基于血亲而产生。
3、有监护权并不代表有抚养权,有抚养权一定有监护权。
孩子抚养费的执行标准:
1、孩子的具体生活、教育等需要:这包括孩子的饮食、住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开支;
2、付费方的经济状况:法院会考虑付费方的收入、财产、生活水平等因素,确定其支付能力;
3、孩子的抚养方式:如果孩子归属于一方抚养,那么抚养费的支付方应该是另一方;如果孩子采取共同抚养方式,那么抚养费的支付方应该由双方共同承担;
4、其他具体情况:法院还会考虑其他具体情况,如孩子的年龄、健康状况、父母的离婚协议等因素。
综上所述,孩子抚养费的支付是一项长期的义务,付费方需要严格按照法院的判决进行支付,如果无法按时支付,应该及时与另一方协商解决问题,避免因此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同时,对于受益方来说,也需要合理使用抚养费,确保孩子的生活、教育等方面的需要得到合理满足,避免浪费或者滥用抚养费。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
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虽然我们无法避免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但是我们可以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这些难题,积极寻找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泰豪律网希望抚养权跟监护权有什么区别,能给你带来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