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最高院关于职务侵占罪司法解释
- 2、关于职务侵占罪的司法解释
- 3、刑法实务|职务侵占罪立案、定罪、量刑、罚金数额标准梳理(2024年)
- 4、职务侵占罪贪了13万怎么判
- 5、职务侵占罪金额最低立案金额是多少?
本文分为以下多个相关解答:
最高院关于职务侵占罪司法解释 (一)

优质回答法律主观:
职务侵占罪是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来侵吞公共财产的行为。职务侵占罪的刑法量刑很重,并且出台了一部分的司法解释来打击职务侵占罪。
职务侵占罪的司法解释内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法发[2013]14号2013年12月23日发布2014年1月1日实施)
第九条职务侵占罪
1.构成职务侵占罪的,可以根据下列不同情形在相应的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1)达到数额较大起点的,可以在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达到数额巨大起点的,可以在五年至六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职务侵占数额等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必须是利用自己的职务上的便利,所谓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利用职权及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件。职权,是指指本人职务、岗位范围内的权力,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件,是指虽然不是直接利用职务或岗位上的权限,但却利用了本人的职权或地位所形成的便利条件,或通过其他人员利用职务或地位上的便利条件。包括:(1)利用自己主管、分管、经手、决定或处理以及经办一定事项等的权力;(2)依靠、凭借自己的权力去指挥、影响下属或利用其他人员的与职务、岗位有关的权限;(3)依靠、凭借权限、地位控制、左右其他人员,或者利用对己有所求人员的权限,如单位领导利用调拨、处置单位财产的权力;出纳利用经手、管理钱财的权利;一般职工利用单位暂时将财物,如房屋等交给自己使用、保管的权利等。至于不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而仅是利用工作上的便利如熟悉环境、容易混入现场、易接近目标等,即使取得了财物,也不是构成本罪,构成犯罪的,应当以他罪如盗窃罪论处。
2.必须有侵占的行为。本单位财物,是指单位依法占有的全部财产,包括本单位以自己名义拥有或虽不以自己名义拥有但为本单位占有的一切物权、无形财物权和债权。其具体形态可是建筑物、设备、库存商品、现金、专利、商标等。所谓非法占为己有,是指采用侵吞、窃取、骗取等各种手段将本单位财物化为私有,既包括将合法已持有的单位财物视为己物而加以处分、使用、收藏即变持有为所有的行为,如将自己所占有的单位房屋、设备等财产等谎称为自有,标价出售;将所住的单位房屋,过户登记为己有;或者隐匿保管之物,谎称已被盗窃、遗失、损坏等等,又包括先不占有单位财物但利用职务之便而骗取、窃取、侵吞、私分从而转化为私有的行为。不论是先持有而转为己有还是先不持有而采取侵吞、窃取、骗取方法转为己有,只要本质上出于非法占有的目的,并利用了职务之便作出了这种非法占有的意思表示,达到了数额较大的标准,即可构成本罪。值得注意的是,行为人对本单位财物的非法侵占一旦开始,便处于继续状态,但这只是非法所有状态结果的继续,并非本罪的侵占行为的继续。侵占行为的完成,则应视为既遂。至于未遂,则应视侵占行为是否完成而定,如果没有完成,则应以未遂论处,如财会人员故意将某笔收款不入账,但未来得及结账就被发现,则应以本罪未遂论处。
3.必须达到数额较大的程度如果仅有非法侵占公司、企业及其他单位财物的行为,但没有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则也不能构成本罪。至于数额较大的起点数额,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违反公司受贿、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之规定,是指侵占公司、企业等单位财物5000元至1万元的。因为经济水平发展不平衡,各省对数额较大的标准也是不同的,普遍高于原定的5000元,如河南是一万元,南方城市1-2万元不等。
就是职务侵占罪的司法解释内容的介绍。职务侵占罪的主要内容是利用职务的便利侵占单位的财物,在本质上与其他罪名有很大的区别,还有职务侵占罪最重要的条件是数额较大时才会构成职务侵占罪。
法律客观:
【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 《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 (二)》 第八十四条 [职务侵占案(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在五千元至一万元的,应予立案追诉。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十一条 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规定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的职务侵占罪中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的数额起点,按照本解释关于受贿罪、贪污罪相对应的数额标准规定的二倍、五倍执行。 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规定的挪用资金罪中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以及“进行非法活动”情形的数额起点,按照本解释关于挪用公款罪“数额较大”“情节严重”以及“进行非法活动”的数额标准规定的二倍执行。 刑法第一百六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中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的数额起点,按照本解释第七条、第八条第一款关于行贿罪的数额标准规定的二倍执行。
关于职务侵占罪的司法解释 (二)
优质回答职务侵占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在职务活动中,侵占公共财物或者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犯罪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职务侵占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职务侵占罪的标的物包括不能处分和可以处分的公共财物,以及他人的财物。对涉及职务侵占罪的刑事案件,应当依法从严查处。
职务侵占罪是一种侵犯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共财产的犯罪行为,主要指国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期间,非法侵占公共财物或者他人财物的行为。该罪行致使公共资源和财产被非法转移,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影响社会稳定。因此纳入我国刑法规范,严格惩处职务侵占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职务侵占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职务侵占罪的标的物包括不能处分和可以处分的公共财物,以及他人的财物。不能处分的公共财物指的是依照有关法律规定,不得作为收益或者转让的财物,如公园、水库、大坝等;可以处分的公共财物指的是可以作为收益或者转让的财物,如土地、房屋等;他人的财物指的是被侵占的非公共财产。针对职务侵占罪,我国刑法规定了严格的刑事责任,查处时应当依法从严。对于涉及职务侵占罪嫌疑人的追诉时效,刑法规定一般为15年,但在特定情况下可适用更长追诉时效。
如何预防和遏制职务侵占罪的发生?预防和遏制职务侵占罪的发生,需要加强制度建设、监管措施和法治宣传教育。具体措施包括:加强财务管理,完善财务制度和内部控制,增加对财务审计和评估的力度;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专项审计和行政复核机制,防止公共资源和财产流失;提高法治意识,加强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国家工作人员自觉遵纪守法。
职务侵占罪的发生给我国社会治安和经济秩序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打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公共财产,维护社会安定和经济繁荣。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 国家工作人员在非法占有他人财物或者侵占、骗取、挪用、窃取、毁灭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或者人民团体的财物,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刑法实务|职务侵占罪立案、定罪、量刑、罚金数额标准梳理(2024年) (三)
优质回答职务侵占罪立案、定罪、量刑、罚金数额标准梳理如下:
一、立案数额标准
存在争议:2022年5月15日实施的《立案标准》将职务侵占罪的立案数额标准定为3万元。但2016年4月18日实施的《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关于“职务侵占罪数额较大起点为6万元”的规定,至今仍然有效。因此,在新法与旧法不一致的情况下,具体立案数额标准需结合当地司法实践判断。
二、定罪数额标准
数额较大:虽然立案数额标准存在争议,但一旦数额达到立案标准,且符合其他定罪条件,即可认定为职务侵占罪。具体数额较大标准需参照当地司法实践及生效裁判案例。
三、量刑数额标准
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十年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具体量刑数额标准需结合案件具体情况、当地司法实践及生效裁判案例进行综合判断。
四、罚金数额标准
罚金数额标准并未在相关法律、司法解释中明确规定具体数额,而是根据犯罪情节、数额大小等因素由法院酌情决定。因此,罚金数额需结合案件具体情况及法院裁量进行判断。
总结:由于新法与旧法关于职务侵占罪立案数额标准存在不一致,且具体案件中各地司法机关如何适用法律、如何确定数额标准还需结合当地生效裁判案例进行综合判断,因此,在处理职务侵占罪案件时,需密切关注当地司法实践及最新法律法规动态。
职务侵占罪贪了13万怎么判 (四)
优质回答对于公司或产业单位的员工实施的职务侵占行为,若不满足特定的数额要求,该行为可能无法被认定为刑事犯罪。
然而,当涉案当事人因涉嫌职务侵占罪而遭逮捕时,我们便需要深入了解此种情况下的法律判决程序。
对此,本文旨在通过以下详尽阐述,希望能提供给您有关涉及职务侵占罪的详细信息和有用的指导。
首先,让我们了解什么是职务侵占罪以及其所关注的重点——数额较大的标准。
职务侵占罪,即公司、企业或其他相关单位的职员,利用自身职务上的便利条件,将本应属于单位所有的财产非法据为己有,且数额较大的行为。
这意味着,只有当非法侵占公司、企业及其他单位财物的行为达到了一定的数额标准,才能够被视为构成了职务侵占罪。
具体而言,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办理违反公司受贿、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的规定,侵占公司、企业等单位财物的数额需在5000元至1万元。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各省市对于数额较大的标准也不尽相同,普遍高于原定的5000元,例如河南地区的标准为1万元,而南方城市则在1-2万元之间。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涉嫌职务侵占罪的法律判决程序。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量刑指导意见(试行)》,犯本罪的,可根据不同情况在相应的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1)若侵占数额达到数额较大起点,则可在三个月拘役至一年有期徒刑的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若侵占数额达到数额巨大起点,则可在五年至六年有期徒刑的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根据职务侵占数额等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从而最终确定基准刑。
职务侵占罪金额最低立案金额是多少? (五)
优质回答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职务侵占罪的立案标准设定为6万元。这意味着,当非国家工作人员通过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单位财物,涉案金额达到6万元时,将被认定为职务侵占罪。该司法解释明确指出,职务侵占罪中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的数额起点,应按照受贿罪、贪污罪相对应的数额标准的二倍、五倍来执行。进一步来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还规定,贪污或受贿数额在三万元不满二十万元的,应当被认定为“数额较大”,这表明职务侵占罪的量刑起点金额提升至6万元。
需要注意的是,职务侵占罪的立案标准不仅涉及金额的界定,还与具体的犯罪情节紧密相关。例如,犯罪行为的性质、造成的后果、行为人的认罪态度等因素都会影响最终的量刑结果。因此,对于涉嫌职务侵占罪的行为,应当全面考量相关证据和法律适用情况,以确保公正裁判。
此外,职务侵占罪的立案标准提高至6万元,旨在更有效地打击此类犯罪行为。这不仅是对企业和组织权益的保护,也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通过提高立案门槛,可以减少一些小额的、非实质性犯罪行为被过度关注的情况,使司法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
综上所述,职务侵占罪的立案标准已明确为6万元,这一标准的设定体现了司法机关对职务侵占行为的严格打击态度。对于企业和个人而言,都应提高警惕,严格遵守法律法规,避免触犯法律底线。
明白了关于办理职务侵占罪的一些关键内容,希望能够给你的生活带来一丝便捷,倘若你要认识和深入了解其他内容,可以点击泰豪律网的其他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