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死不救罪哪个国家的法律

在人类社会,面对他人遭遇生命危险时,是否伸出援手,不仅是道德层面的考量,也是部分国家法律所关注的重点。见死不救,这一行为在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中,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与规定。本文将探讨几个典型国家对于见死不救罪的法律规定。
一、法律中的见死不救罪
明确规定,在意外事故、公共危险或困难发生时,如果行为人有能力实施救助,且救助行为对自己无重大危险,同时不违背其他重要义务,却选择不进行救助的,将面临一年以下的自由刑或罚金刑。这一规定旨在鼓励公民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
- 1、见死不救犯罪吗
- 2、见人溺水,见死不救是否构成犯罪?
- 3、法律可否惩治见死不救
- 4、法国见死不救罪的规定
见死不救罪哪个国家的法律的相关问答
见死不救犯罪吗 (一)
贡献者回答见死不救在一般情况下不会犯罪,但在特定情况下可能构成犯罪。
一般情况:
没有救助义务的旁观者:对于没有法定或约定的救助义务的旁观者来说,见死不救并不会构成犯罪,也不会受到刑罚。
特定情况:
负有救助义务:如果个人对处于危险中的人负有救助义务,而故意不实施救助行为,导致被害人死亡的,则可能构成不作为的犯罪。因自己的行为导致:如果被害人的死亡是因为自己的行为导致的,并且自己有能力救助而不救助的,也可能构成不作为的犯罪。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并未直接将见死不救规定为犯罪,但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故意或过失地不履行救助义务,导致严重后果的,可能构成不作为的犯罪。这需要根据具体案件情况,结合法律原则、司法解释和判例进行综合判断。
见人溺水,见死不救是否构成犯罪? (二)
贡献者回答陌生人见死不救不犯法,看到陌生人落水却没有施救,因为两者之间没有间接关系,因此没有义务必须施救,也就不会获罪,对于个别人只看热闹不施救,虽然法律不能惩罚,但应该受到道德谴责。
网友咨询:
见人溺水,见死不救是否构成犯罪?
广东金唐律师事务所田荣哲律师解答:
见死不救,如不负特定义务,一般不构成犯罪,属于道德上的谴责。但如果故意见死不救的人负有以下义务,如果他违背了该义务,那么这种情况下故意见死不救就涉嫌犯罪或违法、违纪:法律明文规定的作为义务,如警察负有保护人民责任,不能见死不救;职务或者业务要求的作为义务,如消防员看到有火灾不救;法律行为产生的作为义务;先行行为引起的作为义务,如一大人带着一未小孩出去玩,孩子落水,大人必须救助。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不同主体、不同客观表现涉嫌的罪名也不相同。
不作为是指犯罪人有义务实施并且能够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而未实施的行为,即应该做也能够做而未做的情况。而不作为客观方面需要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行为人负有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这是构成犯罪的不作为的前提。这包括:法律明文规定的特定义务;职务上或者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由行为人先行的行为而使法律所保护的某种利益处于危险状态所产生的义务等。
其次是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实际可能性而未履行,但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具备履行该项义务的实际可能性,则不构成犯罪的不作为。
第三行为人未履行特定义务的不作为行为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即不作为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广东金唐律师事务所田荣哲律师解析:
陌生人见死不救不犯法,看到陌生人落水却没有施救,因为两者之间没有间接关系,因此没有义务必须施救,也就不会获罪,对于个别人只看热闹不施救,虽然法律不能惩罚,但应该受到道德谴责。
有这样一种情况也会被判间接故意杀人,例如在当班的医生和警察,本该对陷入危难中的公民的人身安全有救助的义务。但如果医生或者警察拒绝进行救助,见死不救造成死亡,也有可能构成故意杀人,“当班的警察、医生,就是法律所规定的,‘在职务上或业务上,有特定义务的人员’。”
如果死者与见死不救者有关系,此人就有义务对对方进行施救;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救导致死亡,见死不救者就会判故意杀人。
“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
1. 法律明文规定的积极作为的义务。这是不作为犯罪的主要义务来源之一。必须是刑法所直接规定的义务,或者由其他法律规定,再由刑法认可的义务。如上文中的王某对妻子的救助义务、四个儿子对老太太的赡养义务。
2. 职业或者业务要求的作为义务。如医生、军人、消防员等都被法律或相关规章制度规定必须履行特定义务。如果行为人在具有相关职业或业务身份的情况下,不履行职业义务,那么就构成不作为犯罪。
3. 法律行为引起的积极作为义务。如受雇于娱乐园区的安全员,由于安全员与娱乐园区形成合同关系,一旦安全员不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造成社会危害或人身、财产安全损害的,就构成不作为犯罪。比如:未按要求给顾客绑定安全绳,造成顾客损害的。
4. 先行行为引起的积极作为义务。换言之,你让对方处于危险状态,那么你就有采取措施使对方避免受损害的义务。如:你拿着水果刀划伤他人胸口,就有义务救治他人,造成他人人身损害的,按故意伤害罪或过失杀人罪等罪名论处。
田荣哲律师简介
资深律师,西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前二级检察官,具有十四年检察官、两年纪检监察履历,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专注于刑事辩护、刑事控告、刑事代理、刑事合规、经济纠纷、债权债务等领域的法律业务。
法律可否惩治见死不救 (三)
贡献者回答没有法定义务的人,即使见死不救的,法律也无权进行干涉。但负有法定义务的特定主体,应当救人且能救人而不救,将被追究法律责任。另外,我国民法总则也鼓励公民能够见义勇为。
一、《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四条
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二、见死不救,将被追究法律责任的四种情形
1、法律明文规定的积极作为义务
法律明文规定的作为义务是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的主要来源之一,是指由其它法律规定并由刑法加以认可的义务,这里的法律包括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等。如果只由其他法律规定,而未被刑法认可,则不能构成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此外,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必须是具体的义务,宪法中所规定的义务属于一般性的抽象义务,有待于各具体法规的确认和细化,一般不适合直接作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前提。
2、职业或者业务要求的作为义务
它是指一定的主体由于担任某项或者从事某种业务而依法被要求履行的一定作为义务。该类型的作为义务有的规定在法律法规中,也有的规定在具体行业的相关规章制度中。应当注意的是,行为人只有在具有职业或者业务身份的情况下,才具有相关的作为义务。也就是说,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才能构成刑法上的不作为犯罪。
3、法律行为引起的积极作为义务
法律行为如合同行为等,引起一个积极作为的义务(行为人通过合同行为自我创设一个积极作为义务),行为人有义务履行。而一般情况下合同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一定的义务,只产生违约的法律后果,并不会产生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只有在合同一方当事人因不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给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严重侵害的情况下,这一作为义务才能构成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
4、先行行为引起的积极作为义务
先行行为作为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是由德国刑法学家斯特贝尔首倡的,1884年的德国判例首次确认了先行行为与法律,契约同样是作为义务的来源。我国刑法界的通说认为先行行为只要足以产生某种危险,就可以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而不必要求先行行为具有违法的性质。
法国见死不救罪的规定 (四)
贡献者回答法国的见死不救罪在《法国刑法典》中有规定。该法律要求任何人对处于危险中的他人,若对自己或第三人无危险,必须给予救助。
1. 法律条文:法国刑法典第223 - 6条规定,任何人能立即采取行动阻止侵犯他人人身之重罪或轻罪发生,且对其本人或第三人无危险,而故意放弃采取此种行动的,处5年监禁并科50万欧元罚金。
2. 责任界定:判断是否构成此罪,关键在于判断救助者自身或第三人有无危险,以及是否存在立即救助的能力。若救助者自身面临危险,可不承担此法律责任。
接受生活中的风雨,时光匆匆流去,留下的是风雨过后的经历,那时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另一种安慰。所以遇到说明问题我们可以积极的去寻找解决的方法,时刻告诉自己没有什么难过的坎。泰豪律网关于见死不救罪就整理到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