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资作为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其立案标准在我国法律中有明确规定。一般来说,非法集资的立案主要依据涉及的金额大小、受害人数以及造成的经济损失等因素。例如,个人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达到20万元以上,或单位达到100万元以上;个人非法集资对象超过30人,或单位超过150人;以及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一定数额等,都可能触发立案标准。这些规定旨在保护公众利益,维护金融秩序,确保社会稳定。

非法集资的立案标准 (一)

非法集资的立案标准

贡献者回答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立案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数额标准

(1)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元的;

(2)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的。

2、户数标准

(1)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30户的;

(2)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150户的。

3、经济损失标准

(1)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0万元的;

(2)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的。

非法集资的起诉流程如下:

1、报案与立案

(1)报案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非法集资行为,均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报案或举报。被害人应提供尽可能详细的证据和线索,包括集资活动的名称、时间、地点、参与人员、集资方式、集资金额、资金流向等。

(2)立案

公安机关在接受报案后,会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侦查阶段

(1)侦查

一旦立案,公安机关将展开侦查工作。此阶段一般需要三个月左右,特殊情况下可延长。侦查过程中,公安机关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拘留、讯问,并收集相关证据。

(2)逮捕

对于需要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应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特殊情况下可延长至三十日。人民检察院应在接到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内作出决定。

起诉非法集资案件需要准备的材料如下:

1、物证和书证

包括嫌疑人伪造的集资证件、文件、隐瞒事实的集资说明书等,以及非法集资的债券、存单、票据、欠据、支票、汇票、借据等金融凭证。

2、证人证言和被害人陈述

受害者的陈述应详细描述参与集资的过程、方式、金额、回报以及损失金额等。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辩解也是证据的一部分,可以帮助查明案件事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九十二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非吸罪最新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二)

贡献者回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之规定,认定非法集资的立案标准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私自或变相吸收公共存款累计金额超过二十万元人民币;第二,单位实施非法吸纳或变相吸纳公众存款行为,且累计金额达到百万元人民币;第三,私自或变向吸纳公众存款的对象数量达到了三十人次,集体实施非法吸纳或变相吸纳公众存款行为的,其受众群体达到了一百五十人次;第四,凭此活动导致严重的社会不良影响,甚至产生了其它严重的违法后果,等等。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什么情况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三)

贡献者回答我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所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1.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元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的;2.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30户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150户的;3.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0万元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的。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集资诈骗罪的不同: 概念不同。前者是指行为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后者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 客观方面表现不同。前者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非法向社会公众吸收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指完全仿造银行吸收存款的做法,以确定的存款期限、利率,面向社会公众吸收存款。“变相吸收存款”,是指行为人为回避以“存款”的形式吸收公众资金引起麻烦,受到追究,在未经过中国人民银行或者国务院批准的情况下,擅自开办所谓的“基金”或“基金会”等,再以此名义“合法”地吸收公众资金以开展所谓活动,还有的以吸收投资,扩大企业再生产为名,无固定利率,年底分红,实际许以高出银行利率很多的股息,吸收公众存款。后者表现为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使用诈骗方法”,是指行为人采取虚构集资用途,以虚假的证明文件和高回报率为诱饵,骗取集资额的一种手段。“非法集资”是指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未经有关机关批准,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的行为。 主观方面不同。前者具有非法牟利的目的。但行为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是否已获利,获利数额大小,甚至亏损,资不抵债,都不影响罪名的成立。只有达到“扰乱金融秩序”的程度的,才构成犯罪。后者具有非法占有集资款的目的。间接故意和过失不构成犯罪。按照法律规定,非法集资的行为,必须达到“数额较大”的程度,才构成犯罪。

非法集资立案标准有什么 (四)

贡献者回答非法集资罪的立案标准有:

1、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二十万元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一百万元的;

2、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三十户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一百五十户的;

3、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十万元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的;

4、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5、其他扰乱金融秩序情节严重的情形。

非法集资的主要特征有:

1、未经有关监管部门依法批准,违规向社会(尤其是向不特定对象)筹集资金。

2、严重损害群众利益。

3、损害了政府的声誉和形象。

关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立案标准有何规定 (五)

贡献者回答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立案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情形:

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的:这是指行为人未经批准,向社会公众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存款的总金额达到或超过100万元。

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150人的:这是指行为人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存款的人数达到或超过150人,这些对象是社会不特定公众。

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的:这是指由于行为人的非法行为,导致存款人遭受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或超过50万元。

此外,在以下特殊情况下,即使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50万元或者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25万元,也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曾因非法集资受过刑事追究的:如果行为人之前已经因为非法集资行为受过刑事处罚,再次实施此类行为时,立案标准会相应降低。

二年内曾因非法集资受过行政处罚的:在两年内,如果行为人已经因为非法集资行为受过行政处罚,再次实施此类行为时,同样会面临更低的立案标准。

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如果行为人的非法行为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或其他严重后果,也会被视为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

相信关于非法集资罪的个人立案标准的知识,你都汲取了不少,也知道在面临类似问题时,应该怎么做。如果还想了解其他信息,欢迎点击泰豪律网的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