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诈骗罪只能由自然人构成吗
- 2、构成诈骗罪的条件
- 3、诈骗罪的四个构成要件有哪些 ♀
- 4、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哪些
本文分为以下多个解答,欢迎阅读:
诈骗罪只能由自然人构成吗 (一)

优质回答诈骗罪由自然人构成应根据不同的诈骗类型而决定:
1、犯罪主体只能由自然人构成的犯罪有:合同诈骗罪 、贷款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
2、单位可以构成集资诈骗罪、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保险诈骗罪等金融诈骗罪。所以,单位也可以构成诈骗罪的主体。
具体判罪其情况如下:
1、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属于诈骗数额较大,犯罪嫌疑人会被人民法院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
2、诈骗三万元至十万元,属于数额巨大,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诈骗五十万元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1、客体要件。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而且是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针对其他非法利益,例如人身利益不是诈骗罪的客体要件;
2、客观要件。诈骗罪客观要件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欺诈方法具体包括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方法,诈骗罪的欺诈行为必须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陷入错误认识进而作出财产处分的意思和行为;
3、主体要件。诈骗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只要是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构成诈骗罪;
4、主观要件。诈骗罪在主观方面一般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行为人须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直接目的。
综上所述,诈骗严重影响到社会经济秩序,同时也涉及到很多人群的合法权益问题,当然我国法律也对诈骗是有相关的规定的,也是为了防止这种诈骗行为的实施,对于涉案的人员来说都会判处一定的徒刑并处罚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构成诈骗罪的条件 (二)
优质回答构成诈骗罪的条件如下:
1. 客体要件: 公私财物所有权:诈骗罪侵犯的客体必须是公私财物所有权,即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不包括其他非法利益。
2. 客观要件: 使用欺诈方法:诈骗罪在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使用欺诈手段,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 骗取数额较大财物:不仅要有欺诈行为,而且要通过这种欺诈行为骗取到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3. 主体要件: 一般主体:诈骗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诈骗罪。
4. 主观要件: 直接故意:诈骗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侵害他人财物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 非法占有目的:行为人实施欺诈行为的目的,是为了非法占有公私财物。
综上所述,构成诈骗罪需要同时满足上述四个要件。
诈骗罪的四个构成要件有哪些 ♀ (三)
优质回答诈骗罪的四个构成要件包括:主体要件、客体要件、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
主体要件:要求实施诈骗的人必须达到法定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这意味着,进行诈骗的行为人需要是成年人(根据各国法律不同,通常指年满18周岁及),并且具有足够的判断力和行动能力去理解其行为的法律后果。这是确保行为人能够对其行为负责的基础。
客体要件:指的是诈骗行为必须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益。即,诈骗行为导致受害者遭受了实际的财产损失。这是诈骗罪的本质特征之一,也是区分其他类型欺诈行为的关键。
客观要件:涉及行为人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式,诱使他人产生错误的认识,并因此处分了自己的财产。这里的“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是诈骗行为的核心手段,而“他人因此处分财产”则是诈骗行为的直接后果。
主观要件:强调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这意味着,行为人实施诈骗行为是出于故意,其目的是为了获取他人的财物。这是区分诈骗行为与其他合法或非法但无非法占有目的的行为的关键。
了解这些构成要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识别和防范诈骗行为,保护自身权益。在面对可能的诈骗行为时,应保持警惕,仔细核实信息,避免上当受骗。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哪些 (四)
优质回答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以下几点:
主体要件:诈骗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主观要件:诈骗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这意味着犯罪者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侵害他人财物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
客体要件: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这表示犯罪者的行为直接针对的是他人的财物,意图非法剥夺他人的财物所有权。
客观要件:诈骗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的手段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这包括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方法,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基于这种错误认识处分财物,从而犯罪者或者第三者获得财物,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
四个要件是构成诈骗罪的必备条件,缺一不可。同时,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也为诈骗罪的认定提供了法律依据。
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得到了很多的感悟,也明白跟诈骗的构成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了,如果需要了解其他的相关信息,请点击泰豪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