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侵占罪立案标准 (一)

职务侵占罪立案标准

优质回答职务侵占罪的立案标准主要分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三个档次:

数额较大: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在5000元至1万元的,应予追诉。这里的数额应以累计金额计算。

数额巨大:

参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虽然该解释主要针对贪污、受贿案件,但在职务侵占案件中,数额巨大的认定可以类比为贪污或者受贿数额在二十万元不满三百万元的情况。具体立案标准可能因地区及具体案情有所不同,但通常会依据此类规定进行认定。

数额特别巨大:

同样参照上述解释,职务侵占数额特别巨大的情况可以类比为贪污或者受贿数额在三百万元的情况。对于此类案件,依法将判处十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注意:标准仅供参考,具体立案标准可能因地区、时间以及案件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在司法实践中,还需结合其他因素如犯罪手段、犯罪动机、社会危害程度等进行综合判断。

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主体怎么认定,怎么规定的? (二)

优质回答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工作人员。具体规定和认定方式如下:

犯罪主体身份:

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这些人员需要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且数额较大。特别注意,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被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如果实施此类行为,则不按照职务侵占罪处理,而是按照贪污罪的相关规定定罪处罚。

主体身份的实质性判断:

刑法在判断一个人是否为单位工作人员时,注重的是实质合理性,即是否在单位中具有一定工作职责或承担一定业务活动。是否与用工单位签订了用工合同,以及是否在用工合同期内,只是审查判断其主体身份的形式考察内容。界定职务侵占罪主体应当关注的是实施侵占行为的行为人的职务或职责,行为人实际担负一定的职务或职责,并利用其职务便利非法侵占本单位财物的,就属于职务侵占行为。

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

有意使债权人找不到债务主体,如卷款潜逃、虚构主体等。虚构文书或私刻印章,试图掩盖、销毁账目。主观上不愿偿还,如对有关挪用事实拒绝承认、拒不归还挪用的财物、掩盖挪用事实等。有意丧失偿债能力,如假破产、将财物挥霍等。

是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主体的认定方式和相关法律规定。

侵占罪立案标准 (三)

优质回答侵占罪(特指职务侵占罪)的立案标准主要依据涉案金额的大小进行划分,具体分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和数额特别巨大三个档次:

数额较大: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在5000元至1万元的,应予追诉。这里的“数额”是指以累计金额计算。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标准是针对职务侵占罪中的“数额较大”的认定。

数额巨大: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贪污或者受贿(在职务侵占罪中可类比理解)数额在二十万元不满三百万元的,应当认定为“数额巨大”。对于职务侵占罪而言,虽然直接规定可能有所不同,但通常也会依据类似的金额标准来认定“数额巨大”,并依法判处相应的刑罚。

数额特别巨大:

同样根据上述司法解释的第三条规定,贪污或者受贿数额在三百万元的,应当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在职务侵占罪的案件中,如果涉案金额达到这一标准,同样会面临严厉的刑事处罚。

综上所述,职务侵占罪的立案标准主要依据涉案金额的大小进行划分,具体金额标准根据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的规定进行认定。在实际操作中,还需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职务侵占罪立案标准如何规定 (四)

优质回答职务侵占罪的立案标准主要依据涉案金额来判定。具体来说:

数额较大: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数额较大的标准一般在5000元至20000元之间,但这一幅度可能会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而有所差异。在发达地区,数额较大的标准可能会提高到10万元左右。

数额巨大:数额巨大的起点为10万元。若涉案金额达到或超过此标准,将可能面临更严厉的刑事处罚。

刑事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利用职务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数额巨大的,则可处五年有期徒刑,并可并处没收财产。

注意:由于具体数额标准可能因地区和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因此在具体案件中,需参照当地最新的司法解释和法律规定来判断。

如何区分职务侵占罪和贪污罪 (五)

优质回答职务侵占罪与贪污罪的主要区别在于犯罪主体身份与犯罪对象的性质:

犯罪主体身份:

职务侵占罪:主体为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即非国家工作人员。贪污罪:主体为国家工作人员,包括政府官员、国有企业高管、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等。

犯罪对象性质:

职务侵占罪:对象为所在单位的财物,这些财物多为非公共性质,通常发生在内部管理较为松散的非国有企业中。贪污罪:对象为公共财物,这类犯罪多发生于政府机关、国有企业或事业单位。

总结:要区分职务侵占罪和贪污罪,关键在于判断犯罪主体的身份是否为国家工作人员,以及犯罪对象是否为公共财物。

对于职务侵占罪怎样判断,看完本文,小编觉得你已经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相信你能很好的处理它。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未解决,可以看看泰豪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