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张荣时的武林园丁
- 2、江阴天诚环保服务有限公司怎么样?
- 3、请高人帮我小孩子取个名,于本月12月13日16:40分出生,男孩,父新姓梁,属猪,母亲姓何,属牛
- 4、被崇祯无尽信任的袁崇焕为何会被凌迟?真的是他咎由自取?
- 5、为何说袁崇焕到最后只有死路?真相是什么
本文导航,以下是目录:
张荣时的武林园丁 (一)

答1947年张荣时老师在北京读书期间,当时常有几个同学与他一起出入武场赞脚助威。同学中几个跟张老师学过武术的鼓动他成立个国术团,以便课余时间有个机会切磋武功。张教师接受了这个建议,并以山海关老同学为基础,正式成立了“中华国术团”。大家推荐张荣时老师为理事长,又推举了几名理事。当时主要的活动内容是教武,习武,交流武艺。后来这些同学相继离开了北京,他们又在全国各地成立了分团。李文汉成立了北京华北中学分团,何清佩在洛阳成立了河南分团,田鹏在沈阳成立了沈阳分团,关金铎成立了山海关分团,还有一个姓邵的同学成立了湖北分团,这期间大约有近百人参加了活动。
江阴天诚环保服务有限公司怎么样? (二)
答江阴天诚环保服务有限公司是2018-09-19在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江阴市通渡北路299号409室。
江阴天诚环保服务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20281MA1X7FFR4N,企业法人梁成栋,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江阴天诚环保服务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环保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商务信息咨询服务(不含投资咨询、教育咨询)。(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
请高人帮我小孩子取个名,于本月12月13日16:40分出生,男孩,父新姓梁,属猪,母亲姓何,属牛 (三)
答梁博霖 博学 文如泉涌
梁峻熙 (峻:梁大威猛;熙:前途一片光明)
梁嘉懿 (嘉:美好;懿:美好)
梁煜城 (照耀城市)
梁懿轩 (懿:美好;轩:气宇轩昂)
梁烨泽 烨:光耀
梁煜祺 煜:照耀 祺:吉祥
梁智宸 智:智慧 宸:古代君主的代称
梁正豪 豪:豪气
梁昊然 昊:苍天,苍穹
梁志泽 (泽:广域的水源 )
梁明杰 明梁 杰出
梁弘文 (弘扬;文:文学家)
梁烨伟 烨:光耀
梁苑博 博:博学
梁鹏涛 鹏:比喻气势雄伟
梁炎彬 炎:燃烧 彬:形容文雅
梁鹤轩 鹤:闲云野鹤 轩:气度不凡
梁伟泽 伟:伟大 泽:广域的水源
梁君昊 君:君子 昊:苍天,苍穹
梁熠彤 熠:光耀 彤:红色
梁鸿煊 鸿:大也 煊:光明
梁博涛 博:博学
梁苑杰 杰:杰出
梁黎昕 昕:明亮的样子
梁烨霖 烨:光明
梁哲瀚 (拥有广大的学问)
梁雨泽 (恩惠)
梁楷瑞 (楷:楷模;瑞:吉祥)
梁建辉 (建造辉煌成就)
梁致远 (出自梁梁亮的《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梁俊驰(出自成语:俊才星驰)
梁雨泽 (恩惠像雨一样多)
梁烨磊 (光明磊落)
梁国豪(国人因它而自豪)
梁伟奇(伟大、神奇)
梁文博(文采飞扬,博学多才)
梁佑(生来就有上天庇佑的孩子)
梁文昊(昊的字意是:广大无边)
梁修杰(修:形容身材修长梁大)
梁远航(好男儿,就放他去远航吧)
梁旭尧 (旭:旭日 尧:上古时期的贤明君主,后泛指圣人 )
梁英杰(英俊杰出)
梁圣杰 (圣:崇梁 杰:杰出 )
梁俊楠 (俊:英俊 楠:坚固 )
梁鸿涛 (鸿:旺盛,兴盛 )
梁伟祺 (伟:伟大 祺 :吉祥 )
梁荣轩 (轩:气度不凡 )
梁浩宇 (胸梁犹如宇宙,浩瀚无穷)
梁晋鹏 晋:进也,本义,上进 鹏:比喻前梁远大
梁瑾瑜 (出自成语――握瑾梁瑜,比喻拥有美好的品德)
梁浩楠 浩:浩大 楠:坚固
梁睿祺 睿:睿智 祺:吉祥
梁昊然 昊:苍天,苍穹
梁天磊 磊:众石头
@@@@@@@@@@@@@@@@@@@@@@@@@
被崇祯无尽信任的袁崇焕为何会被凌迟?真的是他咎由自取? (四)
答袁崇焕作为明末历史上无法绕过的人物,关于其被杀之事,几百年来便始终争论不休。个人认为,袁崇焕的被杀主要源于崇祯的性格和当时的朝中形势,至于袁崇焕是否通敌卖国,是否擅杀大将,关系其实并不算大。
袁崇焕凭借“五年平辽”,换取了崇祯无尽信任
早在天启年间,袁崇焕便曾在辽东任职,官至辽东巡抚,并先后参与了宁远之战和宁锦之战,然而在“宁锦大捷”后,由于阉党的弹劾,导致袁崇焕并未获得应有的赏赐,于是愤而辞官,明廷则以王之臣接替袁崇焕担任督师兼辽东巡抚。
天启七年(1627年),明熹宗朱由校驾崩后,明思宗朱由检即位,随着魏忠贤的被杀,阉党随之倒台,而袁崇焕也随之被重新启用,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
次年七月,朱由检于平台召见返回京师的袁崇焕,在这次君臣奏对中,袁崇焕说道“方略已具疏中。臣受陛下特眷,愿假以便宜,计五年,全辽可复”,这便是著名的“五年平辽”。由于崇祯对辽东事务并不熟悉,也不知道平辽到底有多难,只知道为了辽东朝廷已经投入了大量人力、军力、财力,因而听到袁崇焕五年便能平定辽东,自然极为高兴,因而承诺“复辽,朕不吝封侯赏。卿努力解天下倒悬,卿子孙亦受其福”,这个承诺可以说是极有分量了。
为了能够实现“五年平辽”的愿望,崇祯对于袁崇焕的支持可谓空前强大,袁崇焕要求“五年内,户部转军饷,工部给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调兵选将,须中外事事相应,方克有济”,崇祯便下令让户部、工部、吏部、兵部全力配合;袁崇焕又说“以臣之力,制全辽有余,调众口不足。一出国门,便成万里,忌能妒功,夫岂无人。即不以权力掣臣肘,亦能以意见乱臣谋”,崇祯便收回了王之臣、满桂的尚方宝剑,并将之赠给袁崇焕;袁崇焕又要求“崇焕请停巡抚”,崇祯便罢免了登莱巡抚孙国桢,并不再设立。
我们知道,明末时期朝廷财政极为紧张,但崇祯对于袁崇焕的财政支持,却是不遗余力,几乎是要钱给钱、要粮给粮。例如,袁崇焕杀死毛文龙后,为稳定其部属,便上书请求为东江兵增饷“(每年)四十二万,米十三万六千”,朱由检虽然对于兵员减少,粮饷增加比较疑惑,但还是同意了这一请求。
可以说,在袁崇焕做出“五年平辽”的承诺后,崇祯对其的信任达到了顶点,即使当时有人宣称袁崇焕手下军队有“私人化”迹象,但崇祯还是不为所动。然而,帝王这种毫无保留的信任,看起来似乎风光无限,但往往也会成为祸根。
杀毛文龙虽然不合规矩,但崇祯却认可了其作为
在袁崇焕被下狱处死的罪名中,“谋款斩帅”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一条罪状,而该罪名所指的事件,便是袁崇焕矫诏擅杀毛文龙之事。而一直以来,杀死毛文龙事件,也是袁崇焕身上最大的争议点之一。
毛文龙的东江镇,虽说曾在对抗后金的战争中发挥过一定作用,但后期由于粮饷的问题,作用已经极弱。而也正是因为粮饷不济,毛文龙的确犯下了虚报兵力,也有走私禁物的罪状,不过毕竟情有可原,袁崇焕对此也算是心知肚明,甚至在早期还对毛文龙多有助益。
根据《崇祯长编》的记载,由于当时莱州道核准东江镇只有兵员2.8万(毛文龙虚报20万),因此朝廷降低了东江镇的粮饷,而在毛文龙被杀两个月前,又有人控诉毛文龙两犯登莱,贪污巨额公款。如此情形下,袁崇焕却上了一道《计复辽南及为东江请饷疏》,在奏折中极力为毛文龙开脱。之后,袁崇焕又将毛文龙请到宁远攀谈了一番,出于感激,毛文龙承诺将全力协助袁崇焕对皇太极实施“东西合进之局”,袁崇焕极为满意,当即为东江镇请饷十万。
而在毛文龙被杀前一个月,袁崇焕再度在《为商定恢复之书以复台臣之问仰祈圣断事》中为毛文龙说情,表示自己毛文龙发挥作用。可见,袁崇焕与毛文龙最初的相处还是比较融洽的,而两人的反目,则是源于毛文龙的食言。《蓟辽督师题本》有载“今后旅顺东行文龙印信,西行督师印信;又檄定营制;又檄谕恢复镇江、旅顺;毛文龙俱未遵依”,即袁崇焕多次给毛文龙下令,均被毛文龙拒绝。
对于毛文龙这种背信弃义的举动,袁崇焕极为恼怒,再加上毛文龙的确有诸多不法事,于是便有了袁崇焕矫诏处死毛文龙之事。袁崇焕虽然有专断之权,但对于毛文龙这种同样持有尚方宝剑的高级武官,却是没有私自处置之权的,更何况还是矫诏处死。
然而,袁崇焕却只是在事后上了一道奏疏,结果便将此事揭了过去,不仅没有怪罪袁崇焕,甚至还对其处置方式予以了肯定。不过,崇祯虽然没有怪罪袁崇焕擅杀大臣,但杀毛文龙这件事,却成为了袁崇焕的催命符。
“己巳之变”后金杀至京城,袁崇焕被下狱后凌迟处死
崇祯二年(1629年)十月,就在毛文龙被杀仅仅四个月后,皇太极取道蒙古,以蒙古喀喇沁部骑兵为向导,亲率八旗大军,避开袁崇焕防守的关宁锦防线,绕道蒙古地区,突袭明长城蓟镇防区的脆弱隘口龙井关和大安口,破墙入塞,进攻北京,“己巳之变”爆发。
十一月,得知清军绕道蒙古入关后,袁崇焕连忙率领祖大寿、何可纲入关勤王,并一路分兵留守经过的蓟州、抚宁、永平、迁安、丰润、玉田各城。直到此时,朱由检仍然对袁崇焕表示了信任,不仅下令嘉奖袁崇焕的部下,并让袁崇焕统领各地援军抵抗清军。
十二月初一,后金在进攻京师受挫后,因补给耗尽退往良乡,然而就在袁崇焕准备率兵追击时,崇祯突然又来了个平台召对,后不顾帝师文震孟等大臣的反对,坚决将袁崇焕下狱。
得知袁崇焕被下狱,明军立即陷入混乱之中,皇太极于是又趁机杀回京师,并在永定门全歼明朝四镇4万精锐后,又率领八旗兵肆意抢掠。眼见敌军势大,崇祯又连忙下诏让各路兵马驰援,结果入援的陕晋边军因无饷哗变,并加入流寇,直接导致农民军在崇祯三年迅速壮大。
崇祯对袁崇焕态度的急剧变化,无疑让人极为不解。那么崇祯为何会不顾一切的将袁崇焕下狱呢个人认为,《崇祯遗录》作者、此次事件亲历者、明末锦衣卫王世德,给出的答案相对较为合理。袁崇焕之所以被下狱,并在最后被凌迟处死,主要源于以下三点原因。
1、东江旧部的污蔑。明末御史毛九华在《东江遗事》中,明确提到,当时有“东江逃将潜往京师,伪造讹言者,立拿正法,将龚正祥严行督师递解回籍”。也就是说,当时有包括龚正祥在内的毛文龙旧部潜入京师,于民间制造舆论,恶意中伤袁崇焕。
2、朝廷内部的党争。袁崇焕上任前曾与内阁首辅钱龙锡讨论过毛文龙的去留问题,因此当时钱龙锡的政敌,便开始拿袁崇焕擅杀毛文龙之事大做文章。只不过在他们的言论中,袁崇焕擅杀毛文龙乃是受钱龙锡指使,并言称毛文龙被杀乃是袁崇焕与后金的密约,以此来坐实袁崇焕投敌卖国的罪状。如此一来,便可趁机以“奸党误国”为由将钱龙锡扳倒,于是他们一面夸大毛文龙的抗金作用,另一方面则极力渲染“谋款斩帅”的罪状。
3、朝中大臣的指责。由于后金破关而入极为蹊跷,尤其是赵率教的中伏身亡和刘策军队的调遣,让当时朝中不少大臣认为,清军入关就是袁崇焕故意所为,因而纷纷诽谤袁崇焕与后金互相勾结,而这便是袁崇焕遣散援兵的罪状来源。
虽说此时崇祯帝在位已经三年,可他毕竟只是个18岁的少年,再加上从来没有经历过帝王的系统培养,导致其执政能力仍然相对较弱。因此,在满朝文武都对袁崇焕非议不止的情况下,以崇祯太过敏感又疑心过重的性格,自然也就产生了疑虑,于是便将袁崇焕下了大狱。不过,下狱却不一定要处死,崇祯也曾将不少人下狱,但最终又释放重用的也不在少数。
然而,眼见袁崇焕下狱,朝中立即便有人开始落井下石。先有兵部尚书梁成栋上《请斩袁崇焕疏》,为袁崇焕扣上了“谋款斩帅”的帽子,后有温体仁连上五道奏疏请杀袁崇焕,而魏忠贤遗党王永光、高捷、袁弘勋、史褷等人也趁机大造声势。
面对群情汹汹的满朝文武,本就对袁崇焕产生了疑心的崇祯,几乎已经失去了正常思考能力,再加上因“五年平辽”而对袁崇焕的极度失望,以至其最终了梁廷栋、温体仁的建议,以“谋款斩帅”为主要罪名将袁崇焕定罪,于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将袁崇焕凌迟处死,而钱龙锡也在同年十二月被逮捕下狱。
为何说袁崇焕到最后只有死路?真相是什么 (五)
答称赞袁崇焕的人,把他捧上天;而贬低袁崇焕的人,认为他是卖国贼,最终,袁崇焕被杀。所以说,袁崇焕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关于袁崇焕被杀,一直以来都充满了争论。然而,站在崇祯的角度来看,从最初的绝对信任,到后来的极度失望,袁崇焕面对的其实已经是必死之局。
重新启用袁崇焕,崇祯对其信任的无以复加
早在天启年间,袁崇焕便曾主政辽东,但在宁锦之战后,由于阉党的弹劾,导致袁崇焕没有得到应有的赏赐,袁崇焕于是愤而辞官,明廷再以王之臣接替袁崇焕。
天启七年(1627年),明熹宗的驾崩,明思宗朱由检继位,随着魏忠贤和阉党被铲除,在朝中大臣的建议下,袁崇焕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
崇祯元年(1628年)七月,袁崇焕返回京城,朱由检于平台召见袁崇焕。在此,袁崇焕给崇祯描绘了一个极有诱惑力的未来,“方略已具疏中。臣受陛下特眷,愿假以便宜,计五年,全辽可复”,即“五年平辽”。这个承诺显然令崇祯极为兴奋,他对袁崇焕说道“复辽,朕不吝封侯赏。卿努力解天下倒悬,卿子孙亦受其福”。也正因为这个“宏伟蓝图”,崇祯对袁崇焕不仅给予了极大厚望,而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信任达到了极点。
不过,袁崇焕很快便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误,于是先后向崇祯多次提出较为苛刻的要求,例如“但五年内,户部转军饷,工部给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调兵选将,须中外事事相应,方克有济”,“以臣之力,制全辽有余,调众口不足。一出国门,便成万里,忌能妒功,夫岂无人。即不以权力掣臣肘,亦能以意见乱臣谋”,“臣自期五年,专藉此三人,当与臣相终始。届期不效,臣手戮三人,而身归死于司败”,“崇焕请停巡抚,及登莱巡抚孙国桢免,崇焕又请罢不设”。(《明史·袁崇焕传》)
对于袁崇焕提出的一系列近乎苛刻的条件,为了能够达到“五年平辽”的目的,崇祯可以说是毫不犹豫的表示了同意,不仅让户部、工部、吏部、兵部权力配合,而且收回了王之臣、满桂的尚方宝剑,转而将其赐给了袁崇焕,等于将辽东毫无保留的托付给了袁崇焕。
与此同时,即使明末时期朝廷财政极为困难,但在对袁崇焕的支持方面,崇祯却始终不遗余力,几乎是要钱给钱、要粮给粮,朝廷大部分收入全都流向了辽东。袁崇焕杀死毛文龙后,为了稳住其部属,于是上书请求为东江兵增饷,“(每年)四十二万,米十三万六千”,朱由检虽然对于兵员减少,粮饷却增加的事情感到疑惑,但最终还是同意了袁崇焕所请。
可以说,为了达到“五年平辽”的目的,崇祯对袁崇焕的信任无以复加,一方面通过撤巡抚、罢内臣,赐尚方宝剑给予其专断之权,另一方面则要求朝廷全方位配合,即使在军队已经有“私人化”迹象的情况下仍然重来没有疑心。然而,正是由于这种毫无保留的信任,最终却给袁崇焕带来了杀身之祸。
杀毛文龙崇祯虽未惩处,但却给袁崇焕被杀埋下了伏笔
在袁崇焕被下狱处死的过程中,“谋款斩帅”乃是极为重要的一条罪状,而这项罪状,指的便是袁崇焕矫诏擅杀杀毛文龙之事。
作为孤悬在外的一支军队,毛文龙的东江镇最初在对后金作战中的确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粮饷的问题,后期作用实际上并不大。事实上,毛文龙的确有虚报兵力、走私禁物的罪状,不过却也情有可原,在粮饷不济的情况下,毛文龙此举更多是为了艰难的生存,这一点袁崇焕其实也心知肚明。
毛文龙被杀两个月前,朝廷有人控诉毛文龙两犯登莱,贪污巨额公款,而且此前经莱州道核准东江镇只有兵员2.8万人(毛文龙此前上报20万),因此朝廷已经开始对东江镇降低粮饷。这种情况下,袁崇焕上了一道《计复辽南及为东江请饷疏》,在这道奏疏中,袁崇焕不仅为毛文龙开脱,表示其已有悔意,并有意戴罪立功(《崇祯长编》)。袁崇焕为此还将毛文龙请到宁远进行了一次谈心,毛文龙则明确承诺,将会全力协助袁崇焕对皇太极实施“东西合进之局”,袁崇焕对此十分满意,当即为东江镇请饷十万。
即使在毛文龙被杀前一个月,袁崇焕在《为商定恢复之书以复台臣之问仰祈圣断事》中,还是再度为毛文龙说情,并明确表示毛文龙尚可一用,而且毛文龙发挥作用。
可见,袁崇焕与毛文龙最初的相处还是比较愉快的,两人的反目源自于毛文龙的态度。《蓟辽督师题本》有载“今后旅顺东行文龙印信,西行督师印信;又檄定营制;又檄谕恢复镇江、旅顺;毛文龙俱未遵依”,即袁崇焕多次给毛文龙下令,却均被毛文龙拒绝。
正如崇祯对袁崇焕的信任一样,袁崇焕对毛文龙也充满了期望,可惜毛文龙还给他的是失望。袁崇焕对于毛文龙这种背信弃义之举极为愤怒,再加上毛文龙的确有诸多不法之事,于是便有了矫诏处死毛文龙之事。
按理来说,袁崇焕虽然有专断之权,但对于毛文龙这样同样持有尚方宝剑的高级武官,本没有权利私自处置,尤其是矫诏处死。不过,对于这件事情,袁崇焕事后只是给皇帝上了一道奏疏,而崇祯非但没有怪罪袁崇焕,甚至还对其所作所为进行了肯定。圣旨原文如下:
毛文龙悬踞海上,糜饷冒功,朝命频违,节制不受,近复提兵进登,索饷要挟,跋扈叵测,且通夷有迹,犄角无资,掣肘贫碍。卿能周虑猝图,声罪正法,事关封疆安危,阃外原不中制,不必引罪。一切处置事宜,遵照勒谕行,仍听相机行(《明清史料》)
不过,崇祯虽然没有怪罪其擅杀大臣,但杀毛文龙这件事,却在袁崇焕被杀过程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己巳之变”爆发,从全面信任到彻底失望
崇祯二年(1629年)十月,就在毛文龙被杀仅仅四个月后,皇太极取道蒙古,以蒙古喀喇沁部骑兵为向导,亲率八旗大军,避开袁崇焕防守的关宁锦防线,绕道蒙古地区,突袭明长城蓟镇防区的脆弱隘口龙井关和大安口,破墙入塞,进攻北京,“己巳之变”爆发。
十一月,袁崇焕得知清军入关的消息后,率领祖大寿、何可刚入关守卫,分兵留守经过的蓟州、抚宁、永平、迁安、丰润、玉田各城。此时的朱由检对袁崇焕还是比较相信的,不仅下令嘉奖了袁崇焕的部下,而且让袁崇焕统领指挥各地援军。
十二月初一,后金在进攻京师受挫后,由于补给耗尽,无奈退向良乡。然而,就在袁崇焕布置追击之时,崇祯突然平台召对,并在帝师文震孟等大臣的反对之下,坚决将袁崇焕下了大狱。
崇祯此举对明朝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袁崇焕下狱后明军立即陷入混乱,皇太极抓住机会杀回京师,在永定门全歼明朝四镇4万精锐,满桂等阵亡,皇太极率领八旗肆意抢掠,甚至将张湾的粮仓都焚抢了。眼看京师再无军队,崇祯连忙下诏各路兵马驰援,结果入援的陕晋边军因无饷哗变,并加入流寇,直接导致农民军在崇祯三年迅速壮大。
都知道临阵换帅乃是大忌,为何崇祯会不顾一切的将袁崇焕下狱《崇祯遗录》作者、此次事件亲历者、明末锦衣卫王世德,给出了较为合理的答案,那便是“匹夫恩仇+奸人反间”。
1、来自东江镇的污蔑。在明末御史毛九华的《东江遗事》中,明确提到有“东江逃将潜往京师,伪造讹言者,立拿正法,将龚正祥严行督师递解回籍”,也就是说当时有包括龚正祥在内的毛文龙旧部前往京师制造舆情,恶意中伤袁崇焕。
2、来自朝廷内部的党争。因袁崇焕上任前曾和内阁首辅钱龙锡讨论过毛文龙的去留问题,因此当时钱龙锡的政敌,便拿袁崇焕斩杀毛文龙大做文章。他们的策略也很简单,那便是钱龙锡指使袁崇焕杀了毛文龙,而袁崇焕又跟后金有杀毛文龙的密约。如此一来,便可以“奸党误国”为由将钱龙锡扳倒,于是他们一方面制造声势,夸大毛文龙的抗金作用;另一方面则渲染“谋款斩帅”的罪状。
3、来自朝中大臣的指责。由于后金破关而入极为蹊跷,尤其是赵率教的中伏身亡和刘策军队的调遣,因此当时朝中有不少大臣表示,清军入关就是袁崇焕故意所为,并纷纷诽谤袁崇焕与后金互相勾结。而结合袁崇焕勤王以来的表现,崇祯对此也有所怀疑,这便是袁崇焕遣散援兵的罪状来源。
可笑的是,根据《燃藜室记述》的记载,“谋款斩帅”这项罪名最初竟然是皇太极所创,只是在意图通过朝鲜之口传递失败之后,才通过东江镇旧部将消息散步于京城,进而被梁廷栋、温体仁等人利用,使其成为袁崇焕被杀的一大罪状。
正所谓“三人成虎”,被各种流言蜚语包围的崇祯没办法分辨出其中的真伪,基于错误信息从而做出了错误的决断,误认为袁崇焕果真“通虏谋叛”。
事实上,崇祯一直都是个疑心病很重,又寡恩薄义的帝王,眼看备受自己信任的袁崇焕竟然会“通虏谋叛”,从绝对信任到全面失望,崇祯根本不顾他人的劝说,以及此举造成的影响,一怒之下便将袁崇焕打入了大牢。
紧接着,下狱之后的袁崇焕惨遭落井下石,先有兵部尚书梁成栋上《请斩袁崇焕疏》,为袁崇焕扣上了“谋款斩帅”的帽子,后有温体仁连上五道奏疏请杀袁崇焕,而魏忠贤遗党王永光、高捷、袁弘勋、史褷等人也趁机大造声势。
群情汹汹的朝中大臣,使得本就对袁崇焕极度失望的崇祯几乎已经失去了正常思考的能力,最终了梁廷栋、温体仁的建议,以“谋款斩帅”为主要罪名将袁崇焕定罪,于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将袁崇焕凌迟处死,而钱龙锡也在同年十二月被逮捕下狱。
然而,虽说袁崇焕被杀的罪名是“谋款斩帅”,但袁崇焕死后崇祯却仍然拒绝给毛文龙翻案,可见他对于毛文龙的所作所为心知肚明,而“谋款斩帅”不过是杀袁崇焕的一个由头罢了。崇祯处死袁崇焕真正的原因,不过是绝对信任之后的极度失望罢了,正如袁崇焕杀毛文龙一样,已失君心的袁崇焕根本无法逃脱被杀的命运。
想要成长,必定会经过生活的残酷洗礼,我们能做的只是杯打倒后重新站起来前进。上面关于梁成网络公司是诈骗公司吗的信息了解不少了,泰豪律网希望你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