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立案标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立案标准2015

###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立案标准深度解析:以2015年司法解释为核心
####引言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简称“拒执罪”,是司法实践中常见的妨害司法罪之一。此罪行的存在,旨在维护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权威性和执行力,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法律意识的普遍提升,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立案标准日益受到公众关注。本文将围绕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2015年司法解释”),深入探讨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立案标准,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准确的理解。####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概述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规定,对犯有此罪的自然人,一般情形下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此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2015年司法解释的出台背景与意义
2015年7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自2015年7月22日起施行。该司法解释的出台,对于依法惩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确保人民法院判决、裁定依法执行,切实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明确了拒执罪的定罪量刑标准,还规范了拒执罪的追诉及管辖程序,为司法机关办理此类案件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立案标准详解(2015年版)
根据2015年司法解释,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立案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负有执行义务的人(如被执行人、协助执行义务人、担保人等)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且情节严重的,应当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处罚。这里的“有能力执行”是指根据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履行能力等因素综合判断,其具备执行判决、裁定的条件。二、情节严重的具体表现司法解释列举了多种构成“情节严重”的情形,包括但不限于:1. 拒绝报告或虚假报告财产情况: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自己的财产状况,经采取罚款或者拘留等强制措施后仍拒不执行的。2. 违反限制高消费令:违反人民法院限制高消费及有关消费令等拒不执行行为,同样经采取强制措施后仍不执行的。3. 伪造、毁灭证据:伪造、毁灭有关被执行人履行能力的重要证据,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他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妨碍人民法院查明被执行人财产情况,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4. 拒不交付财物、票证或迁出房屋、退出土地:拒不交付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财物、票证或者拒不迁出房屋、退出土地,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5. 妨害执行的其他行为:如与他人串通,通过虚假诉讼、虚假仲裁、虚假和解等方式妨害执行;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执行人员进入执行现场或者聚众哄闹、冲击执行现场;对执行人员进行侮辱、围攻、扣押、殴打;毁损、抢夺执行案件材料、执行公务车辆和其他执行器械、执行人员服装以及执行公务证件等。三、致使债权人遭受重大损失拒不执行判决、裁定,致使债权人遭受重大损失的,也属于情节严重的情形之一。这里的“重大损失”通常指债权人在经济上遭受较大损害,或者因判决、裁定无法执行而导致其合法权益受到严重侵害。####结论
综上所述,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立案标准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法律问题。2015年司法解释的出台,为司法机关办理此类案件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判断标准。它不仅有助于维护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权威性和执行力,还能有效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法律的不断完善,了解了上面的内容,相信你已经知道在面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立案标准时,你应该怎么做了。如果你还需要更深入的认识,可以看看泰豪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