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拿到谅解书还判几年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拿到谅解书还判几年
在道路交通安全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案件依然时有发生,这类案件不仅给受害者家庭带来无尽的伤痛,也对社会公共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当肇事者因逃逸致人死亡后,即便取得了受害者家属的谅解书,其法律责任依然不可逃避。本文将深入探讨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法律后果,特别是拿到谅解书后对量刑的影响。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法律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的情形。这种行为被认定为交通肇事罪的一种加重情节。肇事逃逸不仅违背了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更体现了肇事者对他人生命的漠视,因此法律对其给予了严厉的处罚。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刑事处罚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依据《刑法》规定,一般处七年有期徒刑。这一量刑幅度体现了法律对这类严重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值得注意的是,“因逃逸致人死亡”这一情节的认定,需要证明逃逸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如果被害人死亡是由于其他介入因素,如突发疾病等造成的,那么肇事者可能不构成因逃逸致人死亡,但仍需承担交通肇事逃逸的法律责任。
谅解书在量刑中的作用
谅解书在交通肇事案件中,属于酌定量刑情节。它表明被告人与被害方已经达成了和解,被害方对被告人表示了谅解。在量刑时,法院会考虑这一情节,如果肇事者能够积极赔偿受害者家属的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书,有可能在法定刑幅度内从轻处罚。但这并不意味着肇事者可以逃避刑事责任,谅解书只是作为从轻处罚的一个考虑因素。
具体来说,如果肇事者在逃逸后能够及时自首,配合司法机关的调查,展现出真诚的悔罪态度,并主动与被害方协商赔偿事宜,
通过上文,我们已经深刻的认识了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并知道它的解决措施,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们就不会惊慌失措了。如果你还需要更多的信息了解,可以看看泰豪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