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销合同,撤销合同需要哪些步骤

撤销合同,撤销合同需要哪些步骤

撤销合同的相关知识介绍

在商业和个人事务中,合同的签订是保障双方权益、明确义务的重要手段。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各种法定原因,合同可能会被撤销。了解撤销合同的相关知识,对于维护自身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撤销合同的定义与常见情形

撤销合同,指的是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合同的一方或双方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通过法定程序将已经成立的合同予以撤销,使合同自始无效的行为。根据《民法典》及相关法律规定,合同撤销的常见情形包括:重大误解、欺诈、胁迫、显失公平以及第三人欺诈、胁迫等。

重大误解是指当事人因对合同的重要内容产生错误认识而订立合同,如对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价格等产生误解。欺诈则是一方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基于错误认识而订立合同。胁迫是指一方或第三人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意思的意思表示。显失公平则是指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合同成立时显失公平。

二、撤销合同需要的步骤

撤销合同并非随意为之,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程序。

(一)行使撤销权的意思表示

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需以明确方式向对方表达撤销合同的意愿。这通常包括通过书面函件、通知等形式告知对方,表明自己基于法定事由主张撤销合同。这一步骤是撤销合同程序的开始,也是向对方表明撤销意图的重要方式。

(二)确定撤销权的行使期限

撤销权并非永久有效,而是受到除斥期间的限制。一般而言,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重大误解的当事人则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行使;受胁迫的当事人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行使。若超过上述期限未行使撤销权,则撤销权消灭。

(三)通过法定途径实现撤销

有撤销权的一方需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或约定的仲裁机构提出申请,请求撤销合同。在提出申请时,需提交能证明合同存在可撤销情形的证据材料,如聊天记录、书面文件等。法院或仲裁机构受理后,会根据双方提交的证据及辩论情况进行审理。若认定符合撤销条件,将依法作出撤销合同的裁决或判决,合同自裁决或判决生效时撤销。

三、撤销合同后的法律后果

合同被撤销后,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即合同从订立之时起就不具有法律赋予的拘束力。双方基于该合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自始不存在。对于已经履行的部分,因合同被撤销,当事人依据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四、全文总结

撤销合同是法律赋予当事人的一种救济手段,用于纠正因法定原因导致的合同不公或错误。在撤销合同过程中,当事人需遵循明确的步骤和程序,包括行使撤销权的意思表示、确定撤销权的行使期限以及通过法定途径实现撤销。同时,合同撤销后会产生一系列法律后果,包括合同自始无效、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因此,在签订合同时,双方应充分了解合同内容,避免因重大误解、欺诈、胁迫、显失公平等原因导致合同需要撤销。在必要时,可寻求专业法律人士的帮助,以确保自身权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人天天都会学到一点东西,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从上文的内容,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撤销合同。如需更深入了解,可以看看泰豪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