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20年保外就医新规定
- 2、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2020修正)
- 3、异地办案是什么意思
本文提供了以下多个解答,欢迎阅读:
2020年保外就医新规定 (一)

最佳答案法律分析:对适用保外就医可能有社会危险性的罪犯,或者自伤自残的罪犯,不得保外就医。对罪犯确有严重疾病,必须保外就医的,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诊断并开具证明文件。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五条 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
(一)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三)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对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有前款第二项规定情形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
对适用保外就医可能有社会危险性的罪犯,或者自伤自残的罪犯,不得保外就医。
对罪犯确有严重疾病,必须保外就医的,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诊断并开具证明文件。
在交付执行前,暂予监外执行由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决定;在交付执行后,暂予监外执行由监狱或者看守所提出书面意见,报省级监狱管理机关或者设区的市一级公安机关批准。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2020修正) (二)
最佳答案第一章任务和基本原则第一条为了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贯彻实施,保证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正确履行职权,规范办案程序,确保办案质量,提高办案效率,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第三条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基本职权,是依照法律对刑事案件立案、侦查、预审;决定、执行强制措施;对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不予立案,已经追究的撤销案件;对侦查终结应当起诉的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对不够刑事处罚的犯罪嫌疑人需要行政处理的,依法予以处理或者移送有关部门;对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在被交付执行刑罚前,剩余刑期在三个月以下的,代为执行刑罚;执行拘役、剥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第四条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依靠群众,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对于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许有任何特权。第五条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第六条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依法接受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第七条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应当建立、完善和严格执行办案责任制度、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等内部执法监督制度。
在刑事诉讼中,上级公安机关发现下级公安机关作出的决定或者办理的案件有错误的,有权予以撤销或者变更,也可以指令下级公安机关予以纠正。
下级公安机关对上级公安机关的决定必须执行,如果认为有错误,可以在执行的同时向上级公安机关报告。第八条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第九条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应当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的辩护权和其他诉讼权利。第十条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向同级人民检察院提请批准逮捕、移送审查起诉。第十一条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对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应当为他们翻译。
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应当使用当地通用的语言进行讯问。对外公布的诉讼文书,应当使用当地通用的文字。第十二条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各地区、各部门之间应当加强协作和配合,依法履行协查、协办职责。
上级公安机关应当加强监督、协调和指导。第十三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和公安部签订的双边、多边合作协议,或者按照互惠原则,我国公安机关可以和外国警察机关开展刑事司法协助和警务合作。第二章管 辖第十四条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除下列情形外,刑事案件由公安机关管辖:
(一)监察机关管辖的职务犯罪案件。
(二)人民检察院管辖的在对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中发现的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权利、损害司法公正的犯罪,以及经省级人民检察院决定立案侦查的公安机关管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
(三)人民法院管辖的自诉案件。对于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因证据不足驳回起诉,人民法院移送公安机关或者被害人向公安机关控告的,公安机关应当受理;被害人直接向公安机关控告的,公安机关应当受理。
(四)军队保卫部门管辖的军人违反职责的犯罪和军队内部发生的刑事案件。
(五)监狱管辖的罪犯在监狱内犯罪的刑事案件。
(六)海警部门管辖的海(岛屿)岸线以外我国管辖海域内发生的刑事案件。对于发生在沿海港岙口、码头、滩涂、台轮停泊点等区域的,由公安机关管辖。
(七)其他依照法律和规定应当由其他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
异地办案是什么意思 (三)
最佳答案异地办案,是为了有效排除、预防审判干扰的一种有效司法制度安排。主要对象是官员的贪腐案件。最高人民法院曾明确要求各地法院根据个案具体情况,采取异地审理的做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十四条 上级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审判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下级人民法院认为案情重大、复杂需要由上级人民法院审判的第一审刑事案件,可以请求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审判。
第二十五条 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如果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审判更为适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第二十六条 几个同级人民法院都有权管辖的案件,由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审判。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移送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审判。
第二十七条 上级人民法院可以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审判管辖不明的案件,也可以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将案件移送其他人民法院审判。
异地办案的法律规定
对于公安机关异地办案的一般规定,即《刑事诉讼法》第83条,“公安机关在异地执行拘留、逮捕的时候,应当通知被拘留、逮捕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被拘留、逮捕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应当予以配合。”该规定主要包括的内容为:
异地办案的侦查活动不限于执行拘留、逮捕
《刑事诉讼法》仅提及异地办案中的拘留与逮捕两种刑事强制措施,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2020修正)》第346条对此进行了更为详尽的解读,即异地办案可以执行传唤、拘传、拘留、逮捕,开展勘验、检查、搜查、查封、扣押、冻结、讯问等侦查活动。
除上述规定外,公安机关并不能在异地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羁押。依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2020修正)》第126条,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24小时;如果无法及时押解回管辖地的,应当在宣布拘留后立即将其送抓获地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24小时。待到达管辖地后,再立即将犯罪嫌疑人送看守所羁押。
公安机关异地办案应当履行协作手续
办案地公安机关异地办案时,应当向当地公安机关提出办案协作请求,制作办案协作函件,连同有关法律文书、警察证复印件一并提供给协作地公安机关。必要时,还可以将前述法律手续传真或者通过公安机关有关信息系统传输至协作地公安机关。除此,开展查询、询问、辨认等侦查活动或者送达法律文书的,也可以向当地公安机关提出办案协作请求,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通报。
在具体提供的法律手续文件上
(1)执行传唤、拘传、拘留、逮捕的,提供传唤证、拘传证、拘留证、逮捕证;
(2)开展搜查、查封、扣押、查询、冻结等侦查活动的,提供搜查证、查封决定书、扣押决定书、协助查询财产通知书、协助冻结财产通知书;
(3)开展勘验、检查、讯问、询问等侦查活动的,提供立案决定书。
而如果未办理手续、未解决管辖争议、未按规定报批准,严禁跨县级行政区域异地办案、擅自派警跨所属公安机关管辖区域办案、佩带枪支跨所属公安机关管辖区域执行任务等。除此,在“六个严禁”,存在两个例外情况:
(1)管辖争议中的先期处置,即可以依规定派警察跨所属公安机关管辖区域办案;
(2)在紧急情况下,警察在未按规定报批准时,可佩带枪支跨所属公安机关管辖区域执行任务。
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得到了很多的感悟,也明白跟刑事诉讼法2021全文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了,如果需要了解其他的相关信息,请点击泰豪律网的其他内容。